|||||
 
名医访谈
论文交流
特色中医
儿童保健
健康生活
检验知识
 
 
关键字:
范 围:
 
首页论文交流
 
“我心永恒 医治百方”-卢日阳

我心永恒  医治百方

五味堂伤骨科医馆创史人卢日阳著

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中医世家第七代传人,中草药疑难杂症用药见解

 

治病首先通过 “四诊”诊察病人的体质,主观和客观症状运用 “八纲”结合病因进行分析,弄清病症的性质作出诊断,也叫辩证法,在此基础上定出治疗原则。证施治:为了能正确地掌握和使用中草药,在这里扼要地介绍一下有关“四诊”“八纲”的简单知识。

一、“四诊”“八纲”要领:“四诊”,即望、闻、问、切,“望“就是观察病人的精神状况,体质情况,皮肤和其他部分色泽的变化,以及五官、舌苔等。“闻”包括两方面,一是听病人发出的声音、言语、呼吸、咳嗽等声音;二是嗅病的气味、呼吸、口腔、分泌物、排泄物的气味。“问”就是询问病人的发病经过和自觉症状;“切”就是摸脉和触诊。下面只把几种常见的舌象、脉象作一简介。

因为中医诊断中比较重要的客观指定。解:舌象:包括两部分,一是舌质。二是舌苔。淡白是虚症、寒症;绎色[深红色]是里热症;紫色的为瘀血症;舌卷缩色淡的多属虚症,舌苔薄白而润是正常的;薄白而滑的属表寒症。

白厚而腻的,是湿症或痰症;黄苔的属里热黄;苔多属湿热;黄而干燥是热病伤津;黄而干燥起刺是实热症;灰白的多属寒湿;灰黑的多为肠胃有湿浊;灰滑的属食积,痰饮;黑而润滑的是大寒症;黑而干燥的属大热症。

二、常见的脉象注解

浮脉:脉搏跳动很表浅,用手指一摸即可摸到,多属表症。如为浮而快多属风热;浮而无力的为伤暑。1、沉脉解:轻按不明显,重按才能摸清脉的跳动的属于里实症。2、数脉解:;数即“快的意思”正常 的脉 是每呼吸一次跳动四次,如果超过四次即称数脉,多属热症。浮数是表热,沉数是里热。3、迟脉解:每次呼吸一次脉跳三次以下,称为迟脉,迟而有力的多见于心腹冷痛,迟而无力的为虚寒症。4、虚脉解:脉大而软,按之无力,多见于伤暑,虚劳,气血不足。5、实脉解:;脉充实有力,长大而坚实,多属有实火。6、滑脉解:脉跳动圆滑流利,多见于孕妇;滑大,多见于风痰、食滞。

7、弦脉解:脉跳动像弓弦一样,按之不移称弦脉,多见于痰饮,月经不调,心腹痛。

8、细脉解:脉细如丝,多为气血两衰(如大虫血,血压下降时)或欠病体虚、劳损等。缓脉解:每次呼吸一次,脉跳四次,和缓坎匀,为正常之脉象,如缓而无力的属症、寒症、湿症。于八纲即表注解;里、寒、热、虚、实、阴、阳是根据四诊的结果概括出来的,用以明确症病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。为了叙述方便,下面分为四组解答;表里是指病变曾位的深浅,如开始得病,病人有发热严寒、头痛,四肢酸痛等症状,表示病在表,称“表症”,治疗上用解表药。如病人出现高热,口渴、烦躁、神志不清、腹胀满、大便秘结、小便如茶、或有呕吐、腹泻等症状,表示病在在里,称为“里症”,治疗上当用清热凉血,通里改下的药物。寒热解答;是指两类性质相反的症状。如面色苍白,手足凉,口不渴,喜吃热饮食,大便稀薄,舌润苔白滑,脉迟,经常怕冷,多属于“寒症”在治疗上当用温热的药,以温阳散寒;如果面包潮红、手足温、口渴、喜吃冷饮食,大便干结,舌苔黄燥,脉数快,多为热症,在治疗上常用寒凉的药物以清热泻火。

虚实解答,是指人体和病势的盛衰而言。如精神不振,四肢无力,声音低微,皮肤色浅,弹性减弱,呼吸弱,出虚汗,腹隐痛喜按,脉细无力为虚症,宜用湿补的药物。如见精神亢奋,声音有力,皮肤红润,腹满胀痛,或有硬块,呼吸粗而有力,脉实有力等为实症,应用攻泻药;阴阳解答:是八纲总的概括,如表症、热症,实症可统称为“阳症”;里症、寒症、虚症“可统称为阴症”。由于病人的体质不同,得病的原因不同,病情的轻重不同等等。在临床上常常是表里相兼,寒热错杂,虚实互见,但不管怎样,通过全面,细致的辩证,总是有所侧重,从中找出疾病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方面,突出重点,对症下药,就可获得良好的疗效。

三、六因解答:六因即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六种不同的致病原因,也就是过去中医称为“六淫”或“六气”这些都属于外因。致于发病与否,主要取决于内因,但外因也是致病的条件,不可忽视。常常把某些致病的原因,归纳为“六因”。这是由于与人限于当时的条件,不可能发现各种不同的具体致病因素,只能根据临床症状来推求致病原因。头痛等症状时,一般通称是“爱风”或“伤风”。在炎热的夏天,中了暑气,出现发热、头痛、四肢发软、出汗、口喝等症状时,通称“伤暑”,“是中医所称的六因”。有时不一定是指发病的原因,崦是代表许多疾病的固有症状,“因此在用药方面和八纲”同样具有很大的意义。风的解答:风,一般分外风、内风。外风:是指受风得病,有一般外感症状,有热象的为外感风热,伤寒的为外感风寒。前者应用袪风散热的药,后者应用袪风散寒的药。内风:“是指风自内发,中风”就是内风的一种,即突然昏倒,不省人事,或出现半身不逐,口眼歪斜,说话困难等症状,宜用平肝、养血,熄风的药来治疗。寒解答:一般分表寒、里寒,表寒,就是指受寒得病,有精心寒、无汗、口不渴、四肢骨节酸痛等症状,宜用散寒解表的药物。里寒解:临床表现有腹痛、腹泻、肠鸣、口淡无味、恶心、怕吃生冷食物等症状,宜用温中散寒的药物。暑解:一般分伤暑、中暑。伤暑,就是夏天受了暑气,有发热、头痛、出汗多、口渴烦躁,四肢酸软无力等症状,宜用清解暑热的药物。中暑解:是指在暑天烈日下,突然昏倒不省人事,出现虚脱;应用补气回阳的药物,及时抢救。湿解:一般分外湿、内湿。外湿:是指有精神困倦,头重,四肢沉重,关节疼痛,屈伸不利,轻度浮肿等症状,宜解表化湿。内湿解答:是指有黄疸、胸水、腹水、痰多、疲倦、四肢浮肿、腹泻、小便不通,宜清热利湿,或健脾渗湿的药物。燥解答:一般多指燥气伤了津液,多见于秋季,出现皮肤干燥、口唇干裂、干咳无谈痰、胸痛、大便秘结等症状,宜用滋阴润燥的药物。火解答:一般分为实火、虚火、实火,出现牙龈肿痛、咽喉肿痛、目赤斑疹、高热不退、烦躁口渴,小便褐色,宜用清热泻火药物。虚火解答:一般的多见睡液分泌减少,口干,手足心发热潮湿,舌尖红,宜用滋阴降火的药物。

四、用药原则解答

用药具体情况原则如下:用药治病首先了解病人体质,深入细致地做好病人思想,便病人树立超治病要领;其次必须弄清病情,根据病人具体情况,对症下药,决不可粗枝大叶。因此在用药的时候,对于病情的轻重,患病时间长短,体质的强弱,年龄的大小,性别的不同,气候的变化等,都要认真地全面考虑。在用量上,老人、小孩、妇女,体弱的病人都要用得少一些;药性猛烈或有毒的药,要严格控制用量,过于苦寒的药,用了会损伤脾胃;辛温大热的药不宜用于体虚有火的病人。行气破血,散瘀泻下的药,孕妇禁忌。夏天要注意少用辛湿大热的药,冬天要少用寒性凉的药。

从药物的质地来说,质轻易浮的药,用量要小一些,质重味厚的药,用量可大一些。

从配剂来说,泻剂用量可稍大,散剂用量较小;鲜药用量可较大,干药用量要减少。在服药时间上,一般是:补药在食前服,健胃药在饭后服,驱出药和泻下药,大多空腹服,镇静催眼药在睡前服。

五、了解药物性能解答

药物性能就是药物的性味和功能,只有掌握了中草药的性能,才能正确运用中草药。

每种药物都有它的性味功能,例如:野菊花性寒味苦,功能是清热解毒,散瘀消肿,因而它可治疗一些高热疾病、急性炎症、无名肿毒等。

中草药的性能也是按传统的中药理论;“四气五味来定的”解答:四气,即寒、热、温、凉四种不同的药性。这些药性可从人体对药物的反应来认识。例如:淋雨受凉,畏寒怕冷,喝一碗生姜汤,则汗出病解,说明生姜是温性的,因为它从病人身上反应出来了散寒的一切作用。再如:口干唇裂,舌苔薄黄,不想吃饭,民间叫作“上火了”,服黄莲汤即可,症状消失。因此我们知道黄莲是寒性的,因为它有泻火的作用。至于寒和凉,热和温只是程度上的不同,而没有性质上的差别。微寒相当于凉,微热相当于湿。还有一种即不偏温,也不偏凉的药物,称为平性的药。概括地来说,寒凉性的药物都有清热泻炎,凉血解毒的作用;湿热性的药物都有温中散寒,助阴通络的作用;但也不能简单地认为,所有的寒凉药都可治一切的温热病,所有的温热药都可治一切虚寒病。因为每一种药都有它一定的主治范围,所以决不能生搬硬套来的。

六、主解:五味于五种的气色解答

“五味”辛、酸、甘、苦、咸五种味道,可能过味觉来辨别。五味各有不同的治疗作用,带有辛[]味的药,能发汗解表,行气止痛,如薄荷,大头葱可治外感;九里香草,鸡骨草可治胃痛。带有酸味的药,能涩肠固脱,收剑止血,如火炭母,辣蓼草可治腹泻、痢疾,旱莲草可止血。带有甘味的药,能滋补强壮,缓急调中。如土党参,牛大力可治体虚无力,冰糖草调和药性,保护胃肠。带苦味的药,能清热解毒,燥湿泻火,溪黄草能治黄疸型肝炎。带有咸味的药,能软坚散结,润肠通便。如穿山甲、乌贼骨能治淋巴结核,甲状腺肿大,草决明可通大便。另外还有一种淡味的药,能渗湿利水,如淡竹叶、珍珠草等。

还有种带有涩味的药,也有收敛止血的作用。如簕柞、侧柏叶可治内外伤出血,“这样就不只是五味”,但一般习惯上称五味。临床便用中草药最好是单味药即能达到治疗目的,即简便又容易掌握。但往往由于病情复杂,人的体质不一样,单味药不能达到治疗目的。所以必须选用多种的药物配而从方,以加强药效,兼顾全面,方求病人早日恢复健康。

处方,并不是随便把几种药湊在一起,就算一个处方,也不是品种越多,疗效就越大,而是在辩证的基础上根据药物的性能选好配方。其基本的原则是:1、处方首先确定出主治的药物,即解决主要矛盾的药物,或者说是治主症的药物。例如:治疗一个外感风寒的病人,其主要症状是恶寒发热,如果选用紫苏和大头葱为主治药,病人服药后,汗出病解,则这两味药在处方中就是主治药物。2、辅治药物,即治疗主症以外的其他症状的药物。以治感冒为例,如病人除发热外还有口渴、咽痛,那么可配上玉叶金花、岗梅;有的病人还感四肢酸痛,可配上桑物;这些药物均称为辅治药物。3、相助药物:即协助主治药物或其他药物发挥更大作用的药物。例如治疗胃痛,常用两面针根皮。因该药物有小毒,不宜多用,但量小又达不到止痛的目的。再如用海金沙藤、芽根利尿,如果六中配上主指毛桃补气,其利尿作用就会更强。4、相助药物:即利用某种药物的作用,助制另一种药物的作用,以减少其毒性和不良反应。例如治疗外感时常将紫苏、薄荷配在一起,这两种药虽都有发汗解表的作用,但在药性上紫苏为辛温,薄荷属辛凉,以薄荷之凉来控制紫苏之温。这样,既能加强发汗解表的作用,若纠正药物的偏性。又如用中药麻黄发汗时,常配以白芍,以防发汗过多。用双眼龙治疗腰腿痛,病人往往出现头晕耳鸣[可能是毒性反应];若配上牛大力、千斤拨或五指毛桃,则反应就不会出现。

总之,两种以上的药物组成一个复方,不外产生两方面的作用;一是互相协助,增强药效,二是互相抑制,减少不良反应。在配方中寒热并存的症状,可以寒药和热并用,虚实相兼的症状也可以补药和泻药并兼,但必须有所侧重。这说明中草药在治疗上的配方应用是广泛而又灵活的,不必局限于固定的处方。特别是中草药的生长,地区性很强,南方有的,北方可能没有;北方有的,南方不一定有。因而,必须根据本地区所产药物,在熟悉其性能和“辩证施治的基础上”选药配方灵活应用。

用中草药防病冶病,注意观察效果,不断总结提高。其实是要有科学态度,进行力所能及的检查,尽量作出确诊。观察病情要细致认真,摸索药物的性能要看到正反两面的作用,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实践,认识,再实践。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中医世家第七代传人卢日阳著。

更新时间:2017/2/28 16:25:21